达夫(好居网用户) 4538天前 / 阅读 :
孩子们在阶梯教室上课
据了解,“桥上小学”系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李晓东教授于2009年,在平和县两座建于乾隆年间的土楼之间,设计的一所桥上希望小学。昨日李晓东接受了记者专访。
建筑师
两土楼、一条小溪激发灵感
李晓东表示,之所以选择在平和的一个乡村,是因为当时他来到这个小村庄,看到两座古老的土楼之间有一条小溪,突然灵光一闪,决定在溪上大胆建设一所希望小学——“桥上小学”,通过这样一个健康公益建筑激活社区的活力。而建造“桥上小学”的概念也另有一层含义,就是用孩子连接过去和未来,孩子可以在这个有意味的空间中上学、玩耍。
据了解,“桥上小学”长28米,宽8.5米,主要采用钢制材料建成,铺上木板。建筑由两层复合型的构造物组成,上层为主要的建筑空间,下方用钢索悬吊着一座轻盈的折线形钢桥,南北两侧为公共活动广场。
这个新旧交融的建筑中有两个阶梯教室和一个小型的图书馆,两个教室在两端,分别朝向两个土楼,教室单侧的走廊通向中间的图书馆。而值得一提的建筑的外表面采用木条格栅,用钢龙骨固定,如薄纱一般,远处溪水的风景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到室内。
[page]桥上小学边接着两座土楼
老师
回归“孔子学堂”感觉很另类
据下石村村长介绍,当时听闻要在村里建设一座“桥上小学”,村里人都很兴奋。她说,村里有100多个小学生,大部分要到镇里的小学上课,实在不方便。“桥上小学”建成后,不仅方便了孩子们上学,还为村民提供了日常学习、娱乐的场所以及便利的交通。而且这建筑不仅外观漂亮,内部环境也很奇特。
事实上,这个桥上小学还有其他的变形功能——桥体任意一端的入口都可以作为开放舞台进行表演,甚至在桥上还有商店营业。
“在里头教书很有‘孔子学堂’的感觉。”一位曾在“桥上小学”上课的石老师介绍,自从“桥上小学”建成后,他就在那教书,共教了两年,一直到学校被并校为止。他说,当时学校共有3名老师,学生40多名,教室是阶梯教室,学生们都席地而坐,室内环境空气都很好,时不时飘出的朗朗书声,契合着村里的风景,宛如时光倒流。
下石村村长说,“桥上小学”的学生并到镇里或乡里的小学后,近期这里已经没有小学生上课了,而变成一个小型的幼儿园了。此时的“桥上小学”主要充当的角色是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据了解,自从“桥上小学”获得若干建筑界奖项以后,这个小村庄多了很多冲着这座小桥而来的游客,给当地注入了新活力。这建筑不仅给村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提高了当地政府和普通百姓对历史文化的尊重,进一步促进了土楼文化的保护。“下石村中心小学曾校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