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夫(好居网用户) 4551天前 / 阅读 :
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经之路。选择何种城市化模式至关重要,资源环境效应无疑是选择城市化模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城市化规模庞大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低。目前我国城镇人口达到6.99亿人,到城市化基本实现时,全部城镇人口将达到10亿人。虽然我国国土辽阔,但适宜居住的地区面积小,宜居度较高的地区只占国土面积的20%左右。粗放式地推进城市化不仅会影响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会对世界资源市场和更大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我国很多城市在绿色城市化道路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国内已有近百座城市先后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规划,5省8市的低碳地区试点陆续推开。但这只是局部性、探索性的,很多城市并没有实现绿色城市化,其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依然较为严重。
一方面,城市化中资源消耗严重。1980年至2005年间,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扩张了5.78倍,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每增长1%,就占用农地两万公顷左右。目前,中国消耗的钢铁、水泥占世界比重的50%,消耗的能源占世界比重的20%,但是国内生产总值只占世界10%左右,其中城市能源消耗总量占全部能源消耗的75%左右。
另一方面,城市化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目前中国约有1/5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全国城市年产生活垃圾1.5亿吨,每年以8%~10%速度增长;垃圾处理率为50%,只有10%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城镇土壤中出现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农村尤其是城镇周边农村地区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不容乐观。由于城市化迅速推进,靠近城市的农田、森林、湖泊等生态系统逐渐被破坏甚至消失,生态系统功能大幅度削弱。
目前我国城市化仍处于大规模建设阶段,土地资源大量消耗、环境问题频频出现有其客观必然性,但也有一些带有中国特色和赶超特色的因素。
一是以制造业为城市化主要动力。我国城市服务业发展不足,城市经济中工业主导特征明显,尤其是近期重化工业带动特征明显,给资源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目前全国城镇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60%上升到70%以上,加重了水、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二是城市财政严重依赖土地出让收入。许多城市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占全部收入的1/3,一些特大城市比重甚至达到1/2。受特殊土地利用制度影响,现行土地收益分配机制不利于抑制地方政府主导下城市化发展对用地扩张的冲动。
三是城市居民公用事业价格补贴依然明显。“以乡补城”的现象没有完全消失,农村居民电价仍然高于城市居民。部分城市中公共交通也存在补贴现象,这加大了城市生活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价格的调控作用被扭曲。